□ 廉树炳
少时远行老来回,江南虽美矢志归,游子心仪谁人解,总觉故乡水土肥。
这四句话是在叔叔今年清明节葬于家乡后,我有感而发写出来的。叶落归根、骨归故里,这是他老人家心仪已久的夙愿。他老人家虽然入土为安了却了心愿,我却对他追思不已。
我的叔叔是个淡泊名利的人,对于那些职位权利从来就无所贪求。从名利观念这点来讲,俗人对他的评价是胸无城府、心无大志。叔叔确实对职位权利看得很淡漠,在解放后评衔定级时他屡拒提衔提级。以致他功高于人,而后来职位级别却不太高。他不但无怨无悔,并且总是知足常乐地对党感恩不尽。他常说:咱是穷小子,能有今天的生活就对党感恩不尽了。六十年代时,他享受的是国家十二级干部的待遇。
我叔叔是个有心志的人,又是一个不为名利所累的人。他是在红军东渡黄河后的一九三六年四五月间入伍的,那时他才十二岁。我对叔叔有心志这一点,举不出更多的例证。因为他从来不愿夸耀自己的经历,以至于后人对他了解甚少。不过他的脚丫子足以说明他那坚忍不拔的心志,他的十个脚趾头没有一个存有脚趾甲的。在我与叔叔一家一起生活的那几年,我常见叔叔的脚丫子奇痒难忍。解决这种奇痒最为灵验的办法就是热水烫,再就是加敷脚气粉。
我问过叔叔这种毛病得来的原因,虽然他对家人从来不柔和说话,可是他对我这个寄居的远方侄儿子却客气很多。他是这样回答我提出的问题的:“傻孩子,这还看不出来吗?这是走远路留下的毛病”。他老人家虽对我很慈祥,但从来没有详细讲解过他那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我也好奇地探问过他,可是得到的回答老是“有啥好谈的,打仗死人,死人打仗,那就是战争。我们是幸存者,没资格夸夸其谈那些功劳战绩。只有那些捐躯战场的将士们最有资格表白,但他们却永远缄口无语了”。
后来我当兵了,对于行军打仗那样的事儿有了亲身的感受。我才真正理解了叔叔脚丫子毛病的成因,他那是行军打仗留下的残疾啊!我是十八岁入伍的,已经成年了,但对那远途行军还受不了,何况我叔叔是在十二岁的少年时期入伍,又是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行军打仗那是家常便饭,夜行军急行军也是常有的事情。他那么幼小的年龄狱炼战火,哪有不落残疾的。
我叔叔又是个幸运的人,他曾陪伴在陈赓大将的身边度过了少年的时代。由于他入伍时还没有枪杆子高,便被留在陈赓大将军身边当勤务员。他为陈赓大将军提过茶壶倒过水,揉过脊背捶过腿。更受过陈赓大将军的溺爱教诲,以致他听到陈赓大将军逝世的噩耗后,不能抑制自己的情感竟然号啕大哭起来。
可是他那时候远在湖北工作,担任荒湖农场医院院长的职务。无论从资格还是距离上讲,他都不能如愿以偿参加他的追悼会。不能参加老首长的追悼会,陈赓将军是他一生懊悔不已的事情。但与陈赓大将军生活在一起的日子,是他一生刻骨铭心难以忘怀最为幸福的日子。
抗日战争期间,我叔叔一直在抗日前线河北冀南隆尧南宫一带活动。他在陈赓大将军身边,度过了少年时代。十八岁荣升战斗连队的排长了。他英勇善战,二十三岁的时候,已经能胜任营长了。
终因积劳成疾他的身体极端衰弱了,曾几次昏迷不醒。因为不适应战斗部队的生活条件了,他被分配到卫生队担任了卫生队长。在解放战争中,他在担任卫生队长期间,为部队的卫生医疗救治伤员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解放后的一九五七年,他们所在部队整体转湖北荒湖农场。在荒湖农场工作期间,历任荒湖农场医院院长职务。他那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两袖清风的工作作风常被同仁与职工们所称道。但终因忘我工作积劳成疾,与战争年代留下的残疾后遗症病倒了。他不能因为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好,去影响医院的整体工作。在他四十岁那一年,他主动辞去了院长的职务离职修养了。
一九六四年五六月间,他舍弃了江南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了故乡。也正是我考上平遥二中的时候,也许这就是我的福分。家里正愁供不起我上学时,我的叔叔回到了平遥。当他得知家里供不起我上学的时候,他很爽快地担当起了供我上学的担子。
记得首次见到叔叔时,是在梁赵村赶庙会的时候。梁赵是他的姑舅家,他是从城里上去看他姑舅姐姐巧遇赶会的。我与父亲是到我舅舅家赶会,巧遇到叔叔的。兄弟们许多年不见,自然有家长里短有说不完的话题。不过后来,我上学的问题成了他们话题的中心,这个中心无非是我考上了平遥二中供不起我上学的事情。
那时候能够考上正中,是件很光彩很金贵的事情。三十万人的大县,有多少高小毕业的学生啊!可是能在四所正中录取的每年仅仅五百个学生,那是沙里澄金几十个才能选上一个的。
可是很不幸的事情落在了我的身上,爹妈不会供我去上中学。不是爹妈不知道念书的好处,也不是他们对我寡情。而是母亲六三年一场大病后已经是债台高筑了,再要因为供我念书借钱兑钱那是十分为难的事情了。何况那个时候农村人都很穷,借钱比吃屎都难。
我小的时候很腼腆,大人们说话我就在一旁静静地听着。那时,叔叔就是拉家常也不失军人的品行,说话很干脆很果断。当我爹露出不供我上中学的口风后,叔叔毫不客气地责备我爹。他这样说:“知识是未来的希望,孩子既是国家的希望也是家庭的希望。再怎么困难你也不能那么糊涂,拿困难的理由去牺牲孩子的大好前程”。
我爹在叔叔的责备下很尴尬,就向我叔叔详细解释家庭的现状。那时,叔叔毫不犹豫地说:“你们供不起孩子上学我供,你让孩子下来就行了”。我爹还想解释什么,叔叔却很干脆地说:“没有那么多客气话,孩子的前程比啥都要紧”。
这是我爹想不到我更想不到的好事情,简直是天上降下救护神来了。我叔叔与我爹已经是四世以外的堂兄弟了,就是亲兄弟亲侄子遇这样的好事情也是很少的。后来我才真正懂得了叔叔宅心仁厚的渊源了,他那大爱大德仁慈无限的秉性是来自于党对他长期培养滋生心底的品德。以至于他的这种品德濡染于全家,我的婶婶也是一个十分慈祥善良的人。那时婶婶才二十八岁,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
他们的这种大爱不仅仅是体现在我身上,只要能够力所能及去辅助的贫困人群他们都会伸手去辅助。回来后叔叔兼职了北城办事处的党支部书记,领着一份额外的津贴补助。这份额外的津贴补助他一分都没有得过,而全救济了那些困难的居民了。那时候他家并不富裕,我婶婶因经济拮据曾向她哥哥开口借过钱。这笔四十元的借款,据我婶婶说直至他的哥哥去世都没有还上。
时过境迁过去五十多年了,北城的百姓仍然没有忘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那位老书记。杨复兴先生每当谈起我叔叔当书记的时候,就会虔敬赞叹道:廉德彪老先生真是好心人,俺们那时候穷的不行受过了他的许多帮助。我与赵德成先生接触时谈到叔叔,他满口夸赞道:廉德彪老先生,他真是体贴老百姓的好干部。六十四五岁以上的北城人,不只居民,就是农民对我叔叔的善行也是不会忘记的。
我在为叔叔他老人家撰写碑文时有这么两句话“大爱大德仁慈无限,敬之仰止高风垂范”。我叔叔生前确实做到了“大爱大德仁慈无限”。他的高风垂范,是给后人留下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他的子女以致对我的熏陶,都是汲汲不尽的动力能源。
我以此作为结束语,就是我对叔叔最好的追忆。
上寿大德,中华太公,翁讳德彪,垂范志铭。
善士德彪,诞于一九二四年月日不详,仙逝于二零一一冬月冬日。生于乱世而卒于兴隆,可谓厚福大幸。
翁祖业无存,父母早逝,同胞手足,连心有四,长兄翁讳鉴洪,三弟翁讳鉴臣,四弟翁讳鉴池。有生同为顶天立地人,施志践行各有千秋别。
祖籍廉庄,家业一贫如洗,先漂泊于卜宜,后逃荒安泽。红军东渡,十二参军。先为陈赓大将勤务兵,稍长进入战斗序列。南征北战烽火沐浴,屡立功勋,自戒勤勉。建国后定衔晋级,先人后己高风亮节。
和平建设,京转荒湖,伏枥履职,一如既往。躬身奉献,积劳成疾。离休返平,贡献家乡。北城任职书记,公正无私,解囊济困受人敬仰。
大爱大德仁慈无限,敬之仰止高风垂范。铭金立石以示后人,弘扬高尚德操千古永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