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文化中心|图片中心|资料下载|国际摄影大展|平遥中国年|平遥文学|古城报周刊|热点专题
频道统计
平遥吉祥寺的前世今生
平遥吉祥寺的前世今生
 更新时间:2016-8-29 22:06:30
【字体: 字体颜色
 
□ 梁峰霄
  往事越千年,古城有遗篇。
  来平遥古城旅游的客人,在兴趣盎然地游览平遥县衙之后,沿路走到县衙的后方,发现有一处近年修复一新的古建筑群,分别为梁氏宗祠、吉祥寺和文昌庙,三座建筑依序排列,坐落在花园街西段,与古县衙仅一路之隔。人们用好奇的眼神打量着,心中充满疑惑,为什么这里竟有三组建筑并列?此处究竟有怎样的历史?又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
  时间追溯到北宋末年,平遥梁氏始祖梁显携二子定居于梁官村,三世祖梁秉钧任平遥县丞,梁秉钧长子梁瑜和七子梁琮任平遥县令,三子梁瑛官至都元帅万户侯,梁瑛之子梁天翔又接任梁琮为平遥县令,从梁瑜至梁天翔,两代三人,任职令守平遥达五十五年之久。“梁氏一门为本县令凡三,固以见阀阅之盛”。梁天翔生六子,除五子时智、六子时信早亡外,其余皆有官阶。长子时中为平遥元代进士,官至广州路总管,为梁氏忠孝坊始祖。次子时正为梁氏积善坊始祖。三子时仁为梁氏东安里正道里始祖。五世祖梁时中官至广州路总管,梁时正任清河县知县,……金元朝代更迭之际,梁氏家族逐渐步入鼎盛时期。其后梁氏家族繁衍不息,成为平遥当地一大望族,在平遥古城人文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繁盛的梁氏家族在平遥大地上留下了不少遗构,吉祥寺建筑群就是其中之一。
  在平遥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元代,梁家官居显赫,人旺族兴,在朝廷、省府、县衙都有做官的,需要盖一座像样的祠堂来显示家族的地位,便选中了与县衙一路之隔的花园街花园空地上,由于不差钱,祠堂盖得越来越大,中心建筑高度几乎快赶上古城的最高建筑市楼了,人们议论纷纷,消息传至朝廷,当时是蒙古人当政,皇上说你一个汉人官员,大修祠堂,逾规越制,是不是想造反呐!来人,去平遥调查一下,如果属实,将梁瑛革职查办。梁家人知道朝廷要派人来平遥查办,一时慌了,就是拆毁也来不及了。正一筹莫展之计,有人急中生智,出主意说何不改成寺庙!主家一听甚好,于是,请来彩塑艺人,用面粉和泥,一夜之间祠堂便摆满观音罗汉塑像,第二天朝廷来人查看,只见堂内祥光缭绕,神佛庄严,加上平遥彩塑艺人高超的技艺,塑像个个传神动人,不由得点头称赞,回到朝廷如实禀报,说梁家是修了一座敬佛的寺庙,皇上一听,非但没有怪罪梁瑛,反而夸梁家功德无量。
  传说总有演义的成分,修祠堂也不是梁瑛生前所为。那么祠堂建于何时?真实的历史又是如何呢?
  据康熙四十六年《平遥县志》记载:“吉祥寺,在县治后东,元梁万户、廉访家佛堂也。”对于吉祥寺的始建经过,文献中没有留下记载。在吉祥寺修复之前我曾在寺门不远处发现,一户人家后墙根上,埋着一块半截石碑,上半截裸露着,经过岁月的磨灭,上面字迹漫泐不清,附近居民说这是吉祥寺的石碑,怀着对先祖的敬仰和保护乡邦文物的责任,我请来郝新喜、梁绍壮等同好,把石碑挖出抬进了寺内存放保护,经清洗拓印,仔细辨认出如下文字:“吉祥寺者,平遥之古刹也。旧据在城之中,县治之左。肇自大朝廷祐四年,邑人广州路总管(下阕)断碑可见矣。洪武年间又重修焉,逮今寺额因之。正统改元之四载,公之十一代孙梁从(下阕)寺由之增胜。以东则有崇圣之宫,西龙头高耸。以西则有集福之院,而家教会同南联(下阕)相接,气势相倚。又有南城之观音,东隅之菩萨殿者,自是境益胜,而名益彰矣。既而星(下阕)夷积为瓦砾之场,□为榛莽之地,基址虽存,欲复兴之不能矣。维时赖有梁公天翔第十(下阕)之人修理□坠之辈,目睹兹寺之荒墟,心怀满腔悯恻。乃于正德甲戌之岁春,□同(下阕)之资,会请四境之众,募缘吉助,殆见本境外邦赴会者相继而至,善男信女助给者接(下阕)就倚于梁公彪辈专董其事,彪领命,惟谨朝夕程督,何尝少惮。寺有祖茔地十八亩(下阕)尼中有智兴,寺身虽女流,心实忠孝,相语回祖师:茔□被人坍夷夺占尔,我何□(下阕)论明白,将前坟之地照旧给还本寺,着今丘尼智兴等管此地,内所收籽粒以供(下阕)年用余之也,亦皆入于长住,以助修理之需,又皆□(下阕)之西翼,以一楼以为楼钟之所,植山门(下阕)□□□□□□□具立丘尼之老成者(下阕)”
    这段不全的文字揭开了吉祥寺的身世之谜,从中不但可以断定吉祥寺的始建时间,而且可以确定是万户梁瑛之孙,肃政廉访修使梁天翔之子,时任广州路总管梁时中组织创建。从残碑仅存文字记述,我们可以看到,吉祥寺自元仁宗延祐四年(1317)创建,明朝洪武年第一次重修。至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由梁氏后人梁从□组织重修,重修后的吉祥寺规模扩大,与东之崇圣宫(今平遥清虚观)、西之集福院(即集福寺,原址在今平遥城内下西门路北,已毁)等齐为古城名胜之地。到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又重修其后寺有颓败,至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由梁氏后人梁彪再次组织重修。此外,吉祥寺有十八亩茔田之资供养,茔田被人坍夷夺占后,由驻该寺的女尼智兴争回。
   后来地下又出土了几块石碑,其中一块为清代道光二十年(1840)的碑,此碑记载再次重修吉祥寺,规模较大,寺之南端曾有倒座的戏台和坐西向东的观音堂。寺院里还有天王殿、春秋楼、正殿以及左右配殿等建筑。
   另一块民国四年(1915)的碑,记载了吉祥寺最后一次大规模维修,此次的重修碑记由清末傅山研究学者、平遥书家王晋荣书写,惜乎此碑记只存碑阴捐施香资名录,第一人赫然是刚到任的江西九江人平遥知事万和宣,也就是说,此次维修首先得到了官方的支持。来自城内外梁氏后人七十一人次参与了募化、捐施,有十二个以村为集体的梁户参与。并有平遥宝丰隆、百川通、协成泉、余庆永、兴盛魁等商家字号参与其事。其中瞩目的是文水梁家堡族人也捐施了钱两。
   明万历三十四年,城内范氏与梁氏因一口井发生纠纷,梁氏为了不受制于范氏,自己集合族人的力量挖井。修好之后,为防止日久又生争端,于是刻碑记事,以吉祥寺为梁家佛堂,将碑立于吉祥寺中,让后人观看。由万历丙午科举人梁氏十四世祖梁殿邦所作《梁氏义井碑记》云:“县治东首,南迤直抵城墙马道,旧有井焉。不知所从来,以其邻居范氏居也,传呼为范家井云。范氏诧为故物,一路邀惠,井者辄苦,傲睨色甚,至谴傲声与辘轳相和,人饮恨深矣。我梁氏以故多隙范氏。一日聚族谋曰:“奈何不义气,徒以血气为哉!日角胜涓滴,何如乞灵地脉之为计得也?”因量力捐资,易李氏基辇砖石甃义井于旧井之东北,偏工力、泉脉差胜。自义井成,而旧井几共弃之,其波及无问谁氏,范氏矣。独我梁氏便哉。我梁氏又岂屑屑自便哉?一路人心,庶几与范氏俱无物。噫,一缕之液,几何效灵?人自为力必以已出者骄人,浅何甚也。视古义浆之濡人,又当何如?越役竣之四年,议恐日益深而难溯论也,乃述颠末而镌之石。其同是义举者及赀费、基长、阔详识于左,以吉祥寺为我家佛堂,立之殿前西壁,告我梁氏后。且寺会见中兴,佛如有灵,尙点头此石,甘露我义井哉。为之颂曰:凿井兮尧天,漱玉兮寒泉。地不爱宝兮世泽龙涎,仁山慧水兮共此福田。”
   吉祥寺里还曾保存有平遥出土的唐代梁姓人的墓志“唐上柱国梁思墓志铭,石方二尺,墓坠石出,唐贞元九年癸酉岁刻,不书作者姓字。旧志县有唐开元、贞元二碑。贞元为梁氏远祖,砌吉祥寺。”梁家的家谱上记载的始祖为梁显,与碑主梁思的远祖同为汉代甘肃平凉安定堂梁氏,梁家追认这个唐代的梁思也是自己的远祖,把他的墓志铭放在自家佛堂里,“以为护持”。但是梁思碑何时出土,何时放入吉祥寺,年代无考。
  在清顺治十六年,梁氏族人在官府的支持下,在吉祥寺东侧创建了文昌庙,在康熙十二年《平遥县志·古迹志》中记到:“文昌阁,在县治北,知县汪丽日捐俸百金,顺治十六年,与梁氏诸生创建。”至康熙四十六年《平遥县志卷之六·古祠祀》记到:“文昌祠,在吉祥寺东。”现在文昌宫的中殿扶梁签上除了嘉庆八年重修题签外,仍残存有梁氏十七世祖“候选知县梁禹甸、梁禹锡”墨迹题签。建成后文昌祠,成了为大众服务的公众建筑。更是梁氏企盼族人文运昌盛,人才辈出的美好期冀。
  清同治六年(1867),为防御捻军南来,平遥知县姚景元于吉祥寺内曾设团练总局。
  吉祥寺原寺规模较大,寺之南端曾有倒座的戏台和坐两向东的观音堂。寺院南有天王殿、春秋楼,正殿以及左右配殿等组成,建筑面积468.36㎡。在1950年间,政府组织群众拆除寺内所有神像,原建筑物除改装门窗外基本未动,由县粮食公司占为粮库。1954年间平遥县第二完小从照壁南街旧校迁至吉祥寺。1958年拆除寺内春秋楼。
   1973年11月15日,平遥县革命委员会公布吉祥寺(包括文昌庙在内)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城关第二小学占用期间,县教育局擅自批准学校拆除东、西厢房各5间,西厢窑洞7间,寺、庙内现存完整的单体建筑、系元、明、清三代遗作。天主殿面阔3间,悬山顶,四架椽前后搭里用四柱,前后檐斗拱五铺作。单抄单昂,原装修不存。后由平遥县古陶中学占用至祠堂修复前。
    2010年9月,平遥县政府本着尊重历史、修旧如旧的原则。投资一千多万元维修了吉祥寺前殿,文昌庙山门、中殿、后殿。复原了吉祥寺戏台、春秋楼、正殿、东西配殿、东西配窑,梁氏宗祠、碑廊及围墙,消防大门、环境整治、地面硬化等附属工程项目。使吉祥寺建筑建群昔日的风貌得以再现。
   吉祥寺自始建以来,一直是当作梁氏祠堂使用,据说,寺内正面供奉二郎神,背面供奉梁瑛的塑像。家庙供奉祖先塑像,而根据吉祥寺留下的半块残碑:《重修吉祥寺碑》记载,吉祥寺在清代重修的时候,是由梁氏族人梁彪主持,但还有尼姑参与其事,说明在明清两代,吉祥寺都还没有与佛教脱离关系,始终兼有宗族活动。吉祥寺一直到解放前,都属于积善坊后人掌管。至今平遥城内、外吉祥寺梁姓长者都记得,每年正月十五都要去城内吉祥寺上香,上完香后在吉祥寺免费用餐,号称“吃祖宗”。如谁家有新添男丁,还要发给一定份额的抚养费。且吉祥寺内有婚嫁用具(平遥人称“执事”)一套,供梁氏宗人免费使用。现在采访梁氏后人,都说吉祥寺是积善坊一支的家祠,南大街梁二郎庙(真君府)是梁氏忠孝坊一支的家庙,但从不说它们是寺庙。这说明吉祥寺、梁二郎庙越往后世,越主要地充当宗族祭祀场所的功能。但是从解放后拆毁之前,吉祥寺还有观音堂、天王殿、春秋楼等建筑来看,吉祥寺应该不只供奉祖先牌位,还供奉观音、四大天王、观音等各位神灵。梁家的祖先崇拜和民间信仰并行不悖,寺庙与祠堂合为一体。这符合中国传统社会的信仰习俗。
   “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当时修建祠堂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倒是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在封建社会,祠堂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还具有多种用处。祠堂也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理,直至驱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说是封建社会的道德法庭:祠堂也可以作为家族的社交场所,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正因为这样,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
吉祥寺自公元1317年肇建,历经699年岁月剥蚀,有幸走到了今天。她的修复无疑起到了保护文物的作用。而建于元代的宗祠即使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我见过南方几处建于清代,规模也小得多的祠堂已成功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吉祥寺建筑群完全有资格有条件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利用其空间和历史功用,挖掘祠堂文化,进行家训家规的展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积淀特别是道德积淀,利用祠堂开展一些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崇孝”“尊礼”“祭祖”“寻根”活动,使其成为传承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的基地,丰富古城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客人到平遥旅游、观光,不啻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 上一篇: 我的文学梦
  • 下一篇: 道场庙的灵气
  •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留言中心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04-2015 平遥文化网 PYWH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平遥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
    地址:平遥县西关大街181号环建巷1号    电话:0354-5626600   E-mail: [email protected]
    平遥翰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设计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