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二道贩子”一样的伪学者
王瑶(1914~1989),字昭深,山西平遥人。文学史家、教育家,中国中古文学研究的开拓者、现代文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1934年考入清华中国文学系,1943年起师从朱自清研究中国古典文学,致力于中古文学史的研究,著有影响力巨大的《中古文学史论》。毕业后留校任教。建国后,王瑶服从组织调配开始了新文学史的研究和教学,1952年因学科调整,王瑶进入北大中文系。1953年完成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标志着现代文学研究和教学基本格局的建立。
王瑶学贯古今,视野开阔,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修养,是一位在中古文学史、现代文学史和鲁迅研究三个研究领域都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学者。当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许多学者如钱理群、陈平原、孙玉石等,都是“王门弟子”。
1989年11月,王瑶抱病参加在苏州举行的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会。12月13日,因患肺病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
王瑶的学术思想
历史文学史观
王瑶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始终坚持"师朱(朱自清)法鲁(鲁迅)"效法鲁迅的路子。鲁迅的一段文字曾经说过:"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王瑶认为:"这话今天仍然是我们学习古典文学遗产时的重要指针。对陶渊明这样一位历来对他有过许多模糊认识的诗人,这样的研究就显得更其重要。"注重史的关联,考察文人生活与文学作品的关系,知人论世是鲁迅坚持的方法,鲁迅一向已注意到文艺与时代及社会环境的密切关系,到这时更觉得非先弄清楚历代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不可。王瑶继承和发扬了鲁迅这种这种方法,在研究中尽可能接近历史,了解历史,将人物和作品与他产生的时代联系起来。
客观文学史观
客观文学史观"即是"实事求是,研究问题从历史实际出发",正是因为王瑶始终坚持文学史研究的历史观念,因此客观性也成了他文学史研究的必然保证。他说:"文学史的努力方向,一定须与历史发展的实际过程相符合,须与各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相联系,许多问题才能获得客观满意的解决。"正是出于对客观的尊重和坚持,王瑶在批评林庚的《中国文学史》时提出了"诗"与"史"的不同,林庚着作兼有了"创作"的性质,"诗"的主观性必然造成对历史阐释的偏颇。
与时俱进史观
王瑶时刻注意文学史与历史、时代保持互动。在学术研究中,他讲求"要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养料","历史研究也必须倾听生活的召唤,时代的召唤"。他在一系列文章中专门强调"历史感"的重要性,如《研究问题要有历史感》等文章,直言特别是在现代文学研究中,许多文章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缺乏历史感,不能把所论述的作家或问题与当时的时代条件紧密联系起来,更甚者有的研究者为了造成文学所谓的深刻,妄加揣测和臆断,抛开时代的背景与联系去分析作家作品,这都是不严肃甚至的错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