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赵亚利)
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pingyao ancient city is the outstanding example of chinese han nationality cities during ming and qing dynastiesremaining all features of such periodspingyao ancient city rereals a picture of unexpected culturalsocialeconomic and religious development in chinese history. ——world relics committee of unesco 平遥古城甲天下 在世界悠久文明发展史上,平遥古城可谓是一颗耀眼明珠。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县级古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数千年的文明发展,造就了古城深邃的文化内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样评价古城平遥:“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平遥古城是晋商的发祥地,是全国著名的晋商旅游圣地。 平遥,远古时期为帝尧的封地,史称“古陶”,后属禹贡冀州地,西周改为并州地,春秋属晋,战国属赵,秦时置县,平陶属太原郡,东汉属西河郡。北魏时改划行政区,移置今平遥,始称“平陶”,北魏太武帝太平始光元年(公元424年),因避其名讳,改平陶为平遥,并废京陵县入平遥县。隋开皇十六年(594)置清世县,属介州,贞观元年(627)至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属汾州府,民国元年(1912)属冀宁道,民国二十六年废道,直属省府,1948年升格为平遥市,1949年9月废市,改为平遥一直至今。 平遥县是全国著名的文物大县,堪称文物宝库,并以此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它最为完整地保存了明清以来的城墙、街道、店铺、民居等历史遗迹,独具特色。平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达30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5处,省级以上保护单位13处,品位之高,保存之好全国罕见。平遥古城保留了我国最大的古民居建筑群,3797处古民居建筑中,480多处保存完好。街巷、商市、农工浑然一体,儒、释、道文化交相辉映,体现出古城特有的品味,俨然是“清明上河图”的真实再现,古代生活的鲜活标本。境内存留的1000多通碑刻和大量历史名人遗留的墨宝、手迹以及壁画,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宗教、文化、建筑、书法、民俗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平遥是中国近代金融业的摇篮,明清时期,平遥商业发达,商贾云集,一度成为全国重要的商贸集散地,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拉不完、填不满的平遥城”之说。清朝中叶,中国第一家票号在平遥诞生,更加促进了平遥金融、工商业的迅猛发展,并问鼎商界100余年,赢得“小北京”的美誉,为平遥经济繁荣写下了不朽的历史篇章。 平遥人杰地灵,古往今来人才辈出,两晋时期名扬华夏的三孙(孙楚、孙绰、孙盛);祖籍平遥的明初时期战略、军事、政治、天文、数算无所不精的刘基(刘伯温);近现代以来的经济学家李昂;外交家郝德青;史学泰斗、思想家侯外庐;有“领袖画像第一人”之称的美术家李琦;歌唱家郭兰英、阎维文;作曲家巩志伟、安向异、李凝;工艺大师薛生金;书画见长的书画四杰、仕女画家王木兰等均是古陶优秀儿女。平遥县区域交通四通八达,区域经济特色明显。大运路、东夏线、同蒲铁路贯穿东西,平沁路、平汾路纵贯南北,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经过全县人民共同努力,现已基本形成铸造、橡胶、煤焦、针织、牛肉、皮革、旅游等支柱产业,集约型、扩张型、开放型的经济新格局已初具雏形。 |